【週三聊聊心】 之9:「業」是什麼?

by 卡希拉

上週跟大家聊了心跳,剛好週一我有稍微提到「業」,擇日不如撞日(咦),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在神祕學家的眼中,「業」是啥東東。

在「當和尚遇到鑽石」這本書裡面,是這樣解釋業力的,麥可‧羅區格西說,萬物無自性,也就是我們所經歷、遭遇的每一件事,其實都是「中性的」,而我們為其賦予的意義、詮釋、感受,並非來自於事件本身,而是來自於我們自身「心的銘印」,這也就是「業」。

「羅夏克墨漬測驗」(Rorschach inkblot test)

理論太抽象,我們來舉個例子,「羅夏克墨漬測驗」(Rorschach inkblot test):當你看到這張圖片的時候,你有什麼感覺?圖片本身是中性的,但是不同的人看到同一張圖,被勾出的感覺、想法都不一樣,這些被牽引出來的,就是我們心底的內在印記,這「印記」來自於我們成長過程中所接收的文化、家庭、教育、甚至創傷,也來自於我們所思所想、每個選擇以及行為,更甚者,「印記」不只是印記,它更是我們的「太陽眼鏡」,我們其實是戴著一個有色眼鏡,透過其在看世界。但就如海中的魚對於「大海」渾然無感,我們對我們的「有色眼鏡」也渾然不覺,因為它藏在我們的無意識裡。這與 Puran & Susanna 老師們所說的 “Realization” (中文很難翻譯,字面直翻是理解,但其層次包括了從理解、到整合至生活各層面的顯現,「靈性發展地圖」一書中選擇使用「實踐」來翻譯)非常相似。

「業」還不只如此呢!透過「有色眼鏡」給予事件詮釋之後,這個詮釋會影響我們的後續行動,而這個行動又再反過來形塑我們對自己/世界的認知。我們的世界其實就像「小巨蛋」一樣,所有你發出的意念/語言/行為,都會在此穹頂空間中迴聲,並反饋到你自己身上,神祕學家說,這個反饋是10倍、甚至20倍以上。你甚至可以把它稱為某種「高利潤投資」,不管你丟出的是好或壞,都是成倍地回收。這就是佛家修持「身語意」戒律的意思。

好消息是,我們的「有色眼鏡」,是可以被重塑的,而重塑的方式,不假外求,就在我們自己手中。

今天爆字數了 XD 我們下週繼續聊怎麼重塑這個「太陽眼鏡」。

《延伸閱讀》
「當和尚遇到鑽石」(橡樹林出版)
Quora 平台上,有人問「業」是什麼,看看 Puran 老師的回應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