療癒三部曲之三:所以人為什麼要「療癒」?

by 卡希拉

今天終於來到療癒三部曲的終篇,想要複習前兩篇文章,可以點此

首部曲:到底「療癒」是什麼啦?

二部曲:為何我們無法「如實面對痛苦」?

讓我們先用一個個案的故事談起:

喬安是一位職業婦女兼二寶媽,在三四十歲的時期,工作育兒兩頭燒,滿心只想努力把兩邊的角色都扮演好。喬安的母親是位虔誠的佛教徒,看到喬安忙得團團轉、心力交瘁的樣子,想帶喬安去親近佛法,但喬安總是興趣缺缺…… 直到喬安年過六十,正準備開始享受退休日子,卻赫然發現身體健康亮起紅燈。先是身體各處不明原因的疼痛、酸麻,還有說不出的「不對勁」「不舒服」感,看遍各科都找不出原因,輾轉就醫一年後,才終於被診斷出癌症,卻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。在勇敢面對病情、接受各種治療的同時,喬安開始回到母親生前一直想帶她去的道場聽法。法,與二十年前是一樣的法,現在聽起來卻有了完全不同的領悟。這些領悟讓她,雖然身上仍帶著癌細胞,但卻活得更開闊、更豁達、更快樂。話雖如此,但喬安有時還是會忍不住想:「啊……要是我二十年前就能聽的進去,就可以跟媽媽一起來了,那該多好啊……」

這個故事非常典型,也許你身邊就有人有類似的生命經歷。「人」這種生物,在生活過得順風順水的時候,是不會停下腳步的;只有在走不通、撞牆的時候,才會停下來,開始思考「咦?現在是怎麼了?」

在今年初長達十天的冥想閉關中,我不斷地問整個存在:「為什麼人類必須經歷痛苦,才能學習?」

一句很美的話來到我的心中,

“Thou make us fall, so we can see the beautiful stars in the sky.” 
「祂讓我們跌倒,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停下腳步,去看見夜空中的美麗繁星。」

人們開始尋求療癒,是因為撞牆了、失衡了,我們再也無法四平八穩地坐在名為「生活」的這張椅子上,因此,對我們來說,最直覺的渴望就是:「我想要恢復」。

但這其實不能叫做「恢復」,每一次的失衡,也都是在創造:創造新的可能、新的組合、新的平衡。我們都是活在一個打破與重組的循環之中、在縮與放之間、在吸與呼之間。

所以,回過頭來,如果療癒就是「重新創造」,那我們想問的「療癒,究竟要帶我們去到哪裡?」,其實我們真正在問的是:

在這樣打破與重組的循環與創造之中,作為一個人,我們究竟會被帶到哪裡?

我們活著,究竟是為了什麼?

生命的目的 (The Purpose of Life) 是什麼?

這些問題,最終又會歸結到一個最終的大哉問:

「我是誰?」

在神祕主義的教導中,尋求「我是誰」的這條道路,被稱為「真理 (The Truth) 之路」,現在我們也稱之為「心之道」。從古至今,這條道路上有數不盡的探尋者,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,不約而同地為之描繪出相同的「地標」。

法國夏爾特大教堂 Chartres Cathedral 裡的 11 環迷宮 (Labyrinth)
位於美國鳳凰城的 Franciscan Renewal Center 僻靜中心裡的 11 環迷宮 (Labyrinth)
另一個角度看 11 環迷宮,生命就是在波浪的高與低中前進
禪宗的「十牛圖」,也是在講同樣的探尋歷程,並指出了相同的地標

如同前述,在生命陷落時,我們尋求解方、尋求方向。在低谷中,我們終將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性,而願意將自己交託給那更大的、無限的愛、智慧與力量,這就是「臣服」。真正的「療癒」,便是讓我們在如實面對自身痛苦時,對自身的「有限性」醒覺與接納,讓內在和諧,並同時對那「無限性」敞開。

祕士說:「和那無限性校準共頻,並和那有限性和諧共處。」In tune with the infinite; in harmony with the finite.

而當我們能夠同時在我們之內,涵容有限性與無限性這兩端,那就真的是字面意義上的「我的心就是宇宙」,而這,就是那無法言說的奧祕真理。

Susanna 說:「真理為你帶來終極的自由,而這終極的自由,是每個靈魂都渴望的。」

所以,療癒這條道路所指向的終點,其實並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健康體魄,也不是找到海誓山盟的靈魂伴侶、或建造出富可敵國的事業王國……這些是途中的美好風景,是堅定走上這條路的人,可以去創造出的「副產品」,但這些都不是終點。

療癒,為我們帶來的是,終極的自由。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