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天有些事件跟雜感,揉在一起,夜深了,來沒有條理地(反正本來就是一團毛線)閒聊。
依靠直覺/感覺吃飯的人,例如身心靈工作者,很容易掉進去而不自知的一個陷阱,就是以為自己把人都看得透了、或是直覺到的訊息是比當事者當局者迷更正確的。更甚者,馬上加入個人好惡好壞評斷,批判就出來了。(明辨與批判是不同的,明辨是分得清,而批判是加上個人好惡。不批判,並不等於糊成一團,而是看得清卻不論其好壞。)
某種程度上可以簡稱是「治療師的職業病」,其實每個人都會啦,只是治療師更會無意識地去有意識使用直覺力,卻可能不知不覺走歪了。
昨天剛好讀到祖師爺 Hazrat Inayat Khan (HIK) 文章裡說:(摘要,非直譯)
『Divine Knowledge 其實就是一次看到 Trinity 中的三個面向,例如,「觀者、被觀者、觀」(the seer, the seen, the sight) 或「知者、被知者、知」(the knower, the known, the knowing)。
在這 Trinity 中(以觀為例),「觀者」的力量最大,「被觀者」次之,最後是「觀」。因為這個三位一體,要從一體中岔成三條路出去,首先啟動的是「觀者」,可說是有了「觀者」,另外兩個才能出現。這也是為什麼耶穌稱「那位」為「聖父」,因為他是三者中力量最大的、也是另兩者形成的關鍵。(註:所謂的三位一體「聖父、聖子、聖靈」同此理。)而 Occult Power (超感應力、各種神祕力量) 是三位一體中的「觀」(以觀為例的話),其實是三者中力量最小的那個面向!
蘇菲的整個努力,其實就是在卸除三條岔路之間的阻礙,讓自己在面臨任何事物時,能同時經驗到 Trinity,從三分之一回到一,也就是 Divine Knowledge,這其實也就是所謂「神的觀點」(真‧上帝視角!),或「絕對的一」(the Absolute Oneness)。當一個人能夠到達「一」時,他的目光所見的一切,就會被他的目光所打開,像一本打開的書一樣,看得清清楚楚。
這個讓三岔路無法遇到彼此的阻礙是什麼呢?就是 false self,所有我們指稱為「我」,但卻是有限的、會消逝、會變化的那一切。(註:此與心理學講的自我 ego 不同,也不用急著去類比任何概念,先就字面上去理解即可)
那要怎麼才能達到這種觀看的境界呢? HIK 說,讓我們能發展出看透他人的洞見的,首先就是他的「同理心」。這必須是由「愛」所生出的。』
因為在「愛」中,我們才能完全卸下自己,也就是那個 false self,與他者融為「一」。因此由愛所生的同理,才是真正的同理與慈悲,而不是帶著一種上對下驕傲視角的憐憫,或任何的投射。
在做個案時,在某些片刻,我能夠真的卸下自己,只是深深地與個案同在,以至於能夠感受到對方的狀態。在長達一兩個小時的個案時間中,那些片刻顯得如此珍稀而神聖。對我來說,這些閃現的「一」的片刻,那種全然臨在的經驗,就是從事這個工作本身最大的回饋。
除了這些片刻之外,我不敢說,自己對他人的看法,有多少是他,有多少是我以對方為鏡子看到的自己。因為我們都是通過「原型經驗」而互相理解,因此所有我能看出來的,我必然也有,這裡面本來就有我也有他,理也理不清的。例如,我看到對方很機車,那必然我內在也有機車之處,否則我無從識別這個特質或能量叫做「機車」,那麼這是誰的機車呢?我批判的,又是誰呢?

不過這張牌還少了一味~ 我們在他人身上看到的,終究是「自己」,哈哈哈。
在剛學習能量療癒那幾年(還是個小白啊……),我常犯我所稱的「治療師的職業病」,自以為能夠看到他人行為下的內在動力。有些我能夠把持住不評判,但通常能夠吸引一個人去注意的那些點,也必然是此時在他內心盤旋的議題,所以多數還是會無意識地疊加一個評判,是非好壞,然後去判斷接下來的親疏遠近該怎麼著。或是在身心靈課程裡,大家比較熟之後,聊天時的談話內容就會是「我覺得你有 OOO 創傷」「我覺得你會那樣講,是因為你裡面 OOO 所以碰到誰就被勾到 XXX」之類的(或沒講出來但在內心 OS)。也許被善意包裝得很隱微,但這難道不是變相在說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喔,請承認並且去療癒一下謝謝」嗎?
但這招在伴侶關係是行不通的,哈哈,所以我碰壁了。當兩人吵架的時候,你跟對方說「你會在這件事上生氣,是因為你有OOXX創傷,有權威議題、有安全感議題……你去療癒一下好嗎?」無疑是火上澆油(不信你試試,哈)。
所以我只能回到 Puran 老師常跟我們說的一句話:「一切都是完美的,同時也可以變得更好。」
治療師的日常是專注在後半句,所以就忘記前半句啦!一切都是完美的!所以我決定如其所是地去接受身邊的人的一切樣子,他們「已經」是完美的了。當然他們願意去療癒,很好,但他們「不需要」療癒、「不需要」被拯救。
然後回到「心的教導」,所有我在他們身上看見的,都是我自己的映照。所以沒有「他怎樣怎樣」,從頭到尾,都只有我自己跟我自己。
然後處理完自己,又回頭發現(尤其讀完 HIK 這段更印證),原來當時我以為的「他怎樣怎樣」,裡面全部都是我自己。所有對方身上我批判的,都是我的陰影,其實都是我對自己的批判。因為不是在那「一」的狀態下去看,不是 Trinity 全觀,所以所有的自以為看清,其實都只是片面的看,都只是 Trinity 中殘缺的某些面向,不是一,不是全。
所以真的看不清啊!要怎麼看清?千萬別自以為看透他人。
在上張瑤華老師的薩提爾工作坊時,印象非常深,瑤華老師分享說,薩提爾女士有一件讓她很感動、也銘記在心的事,在某次課堂上,薩提爾女士對學員提出她觀察到的學員的內在狀態,學員否認了。如果是「治療師職業病ing」的人,可能會說她看到的才是對的,學員只是當局者迷。但薩提爾女士跟學員誠心地說:「OK,那不是,對不起。」
另一方面,就算你治療師神通廣大自覺看透,在對方還沒準備好時,此時去戳穿他人,是真的對對方好嗎?還是在滿足你個人的勝利感跟傲慢呢?此間微妙非常,隱微非常,不可不慎。
Susanna 老師常說,人是非常複雜的。我深深地為人的內在神性著迷,也深深地尊敬人的複雜性。凡人如我,還是每每要提醒自己,那個所謂的「不論斷」,其實是什麼,我看到的其實是什麼。當然我還是可以有個人好惡,但我清楚那是我個人特質使然,無關乎他人好壞,而當我覺察到有批判丟出去了,就回來看自己。
一切都無關乎他人,只跟自己有關。
一切都是完美的,同時可以變得更好。
共勉之。